最近,網絡上一位名叫陳皓的青年備受關注,起因是他在經濟學家樊綱做客的CCTV1《開講啦》節目中說出的自己不同于同齡人的個人經歷,如高中就開始創業、年收入是上一代一輩子的收入等。
陳皓,19歲創立“卓識成就”,今年剛大學畢業,公司員工已近150人,主營業務是中國中學生的素質實踐教育。
今年獲得了成為資本的500萬美元投資。最近剛獲得了“2015中國創業新銳獎”、2015新華網“中國教育集團領軍品牌”獎項。
別人看到的都是困難
我看到的就是機會
記者:在《開講啦》節目中,你表示一年能賺很多錢,已經過上了我們眼中富人的生活,錢都是創業得來的嗎?
陳皓:一部分是資本投資比特幣、股票后的收益。我其實從高中開始就學習股票了,后來又研究比特幣等,這類收益大概占到資產的一半吧。
另一部分是來自創業,我想是比較幸運吧,找對了創業的領域,選了一個高速成長的行業,并且是這個行業的開拓者。
記者:高中正是學習的緊張時期,你當時是怎么發現這個商機的?
陳皓:我高中的時候曾參加一個學生活動----模擬聯合國。當時有家從事該業務的公司他們以5000萬的資金賣給了美國上市公司,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印象非常深刻。
于是我便想,如果政治類的模擬項目都有那么多人來參與,那么參加模擬商賽的人豈不是更多呢?因為想當企業家的人一定比當政治家的人要多。于是我覺得模擬商業會更加賣座。
記者:當時模擬商業在中國還沒有,完全是個空白,一切都是未知,你是怎么下的決心呢?
陳皓:我覺得,“小事靠判斷 大事靠感覺”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什么是小事呢,比如要不要買手機 要不要去旅行,我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因為你可以去分析權衡是不是對你有利。
而大事呢,比如要結婚、要創業、要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這些靠邏輯分析是得不出結論的。要憑的是感覺,更重要的是還需要靠沖動。當時的我也沒想太多,就是憑借著這股沖動去做的。
另外,做任何事情不可能都是順利的,萬事具備。
許多想創業的人,在想創業這件事的時候,眼里看到的是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后被嚇倒,覺得這個有困難,那個欠資源等等。
而在我眼里,我看到的都是機會。把機會抓住,把困難解決。
不斷增加有益輸入
才能更好地輸出
記者:很多人都覺得要先知識積累,經驗積累了再來創業,而你是說干就干型,你不覺得這樣會增加你失敗的概率嗎?
陳皓:我承認,沖動行事成功的幾率會小很多,我并不建議各位這么做。
但是,有時候你不可能到了萬事俱備的時候再去實踐。
試回想我們從小到大的每一場考試,就像考試一樣你不可能準備充分了再去考。有時你甚至會在臨考前的幾分鐘里還在看書。
可是,只要你起碼準備了50%以上,便可以去嘗試了。
同樣的道理,在創業上也做不到萬事俱備,但你還是要去嘗試。在創業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碰到的問題,以及全力解決的經歷、獲得的經驗,都是自己得,非常寶貴,能讓自己、企業快速成長起來。
記者:除了實踐讓你成長,你覺得還有什么因素促使了你成功?
陳皓:在創業過程中,我一直非常重視對自身的輸入,只有不斷增加有益地輸入,才能更好地輸出。
我覺得舉一反三特別重要。如果在下次再碰到同樣的問題就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對于別人來說一個失敗只能買來一個教訓,甚至一個教訓都買不來。對于我而言一個失敗就可能買來很多個教訓。
第二,我不喜歡一個人獨自吃飯。因為,我想要不斷地去認識新的人,這些人不一定要處多么深的朋友。
但是你可以去聽聽他們對事情的想法或是他們在自己領域里得到的一些東西。這是會對我很有啟發的,在和不同領域的人聊天過程中可以讓我開闊視野,受益很多。
第三,讀書。我非常熱愛讀書。和我一起工作的人我都會定期給他們推薦書看。
我覺得愛讀書,可以讓我成長很多。我喜歡那些可以教我技能的書,這樣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能馬上用到。
書籍里的內容也算是作為前車之鑒吧。加上我成長的速度特別快,所以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
堅持非常重要
記者:成功一帆風順還是很少的,更何況對一個高中生創業者而言,曾有過放棄的念頭么?
陳皓:我個人比較崇尚巴菲特說過的一句話:Buy and hold.即買入并持有。
我覺得“hold”持有,是特別重要的。我自己本人真的不是一個特別出眾的人,沒有特別的家庭背景,長得也并不那么帥氣,又沒有獨特的資源。 我只是一個come from nowhere(什么都不是)。
在創業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的是你所處的領域是不是未來的趨勢,長線投資是最為重要的。
不要只把目光聚集在短期的價格漲跌上。你會發現企業就是比誰活得更長久,就像個人一樣。
領養老金這方面也是比誰活得更久。堅持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有一個定律叫1萬個小時定律,我在一件事情上花1萬個小時,就肯定可以看到成效。
像打高爾夫那樣,你不用管穿的衣服怎么樣,站的姿勢怎么樣,就算你穿著皮鞋去打都無所謂,你如果能揮1萬次球桿,你一定會打中的。
可是,在我創業的路上看到很多人是這樣的,他們朝三暮四,看到這樣那樣的機會,始終不停的在尋找在猶豫,他們總覺這個機會不屬于他們。
而這世界上沒有一個行業或是工作,會工資高、收入高、活還少、假期又多、又沒競爭,這是絕不可能的。
記者:那你是如何判斷一個行業是值得去創業投資的呢?
陳皓:創業這件事從大趨勢來看,本質上而言成功與否,就是要你所做的事情必須是符合社會發展的,你與社會發展產生了共振,如果這個共振幅度越大你得到的回報就越多,反之亦然。
但是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和社會的發展是平行的,那么就什么也不可能了。
商業化
幫助更好地資源進入教育
記者:卓識成就是屬于大教育行業的,一般教育和盈利掛起鉤來,很多人就會質疑不理解,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你是怎么看待的?
陳皓:當然會遇到。因為我是一個信奉自由市場的人,所以我覺得商業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最優的資源配置方式。
商業可以讓不同產業鏈上的人都有收獲。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更好的資源進入到這個產業里來。
誰說教育不能賺錢了呢?我始終覺得只有讓教育盈利才會有更聰明的人來做教育,才會有最好的資源給到教育。
所以我覺得哪里的解決方式不夠好,那就應該用商業的力量來解決。這不光是對教育,我覺得對其他行業也是。用商業的方式,是最為節約資源的。商業化一定是未來的趨勢,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愿不愿意接受。
記者:擁有很多錢大概是絕大數人的夢想,我們還在追尋的道路上,而你卻覺得不幸福,所以在你看來,幸福和什么有關呢? 怎樣才算得上幸福?
陳皓:其中當中有些誤解,可能是因為節目剪輯的緣故。
首先,我覺得有錢是幸福的,物質條件和幸福指數是正相關的。不能說有100萬的人比有90萬的人幸福。但是有物質條件的一定是更幸福的。
第二,如果有人說他很窮但是他很幸福,他說我想回到當年計劃經濟的時候大家都沒什么錢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我覺得那種幸福不是真的幸福,那種幸福感可能是無知的。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所以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幸福。
當然有錢會讓你更幸福的同時也會帶來其他的煩惱。 我怎么定義幸福呢,對于我而言我是一個自由主義者,錢可以讓我自由,可以避免我去做不愿意做的事,金錢上的自由讓我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
我的幸福特別簡單,就是要多些自由;希望父母健健康康;朋友快快樂樂的。
第三,我想要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如果我發現自己醒來一整天后都渾渾噩噩的什么都沒進步,晚上睡覺前我會很恐慌,我又虛度了一天。這是讓我覺得特別不幸福的。因為我需要每天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