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張店西五路的點滴影像,從外面看就與眾不同,門邊有個大大的LED屏,正播放著兒童微電影的精彩畫面,讓人忍不住駐足。這家公司的主人是1987年出生的韓曉錫,他和妻子從婚慶攝影開始,一步一步地走著創業的路,現在業務延伸到企業的宣傳片和兒童攝影,越來越多的客戶成了他們的朋友。
點滴影像拍攝的《巡線工之歌》在第三屆“中國夢.勞動美”全國職工微影視大賽中榮獲最佳原創音樂獎、MV類銅獎。
科班出身創業從婚慶做起 韓曉錫和妻子朱婧媛是大學同學,韓曉錫家是博山的,朱婧媛是太原人,倆人都是影視廣告專業。回到淄博后,兩人找工作也在一起,先是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后來又去了婚慶公司。在婚慶公司韓曉錫做得順風順水,很快就當上了一家分店的經理。公司雖然經營得不錯,但是因為老板轉行把公司關了,韓曉錫又面臨失業。這次他不想再給別人打工。“我記得很清楚,從2010年1月1日開始,我開始做婚禮跟拍,那就算是自己創業的開始吧。”韓曉錫說,當時攝像機的錢還是借的,出去拍一天婚禮,就掙二百塊錢,第一個月只接了三單,他和妻子的創業生涯就這么艱難地起步了。
與眾不同技術引來回頭客
畢竟是科班出身,韓曉錫和妻子拍的婚禮錄像,用客戶的話來說“很不一樣”。“當時淄博的婚慶攝像都是一些兼職的或是老師傅在干,像我們這樣專業的確實不多,我們的技術水準和起點比較高,所以做出來的片子不一樣,很快就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到了第三個月,韓曉錫和妻子就接到了十五六單,一下子覺得忙不過來了。
說是創業,其實還是接婚慶公司的單,去一場場地拍婚禮。2011年初,婚慶公司接到一個比較高端的客戶,要求雙機拍攝。“那是我們第一次用雙機,沒想到效果特別好。”朱婧媛說,她當時拿著小DV算是去“救場”,竟然一下子找到了新模式帶來的新商機。“從那以后,我們拍婚禮都是兩臺攝像機。”“雙機”一下子火了,小兩口拍攝的價格也在同行業里穩步提高。2011年下半年,韓曉錫找了個幫手,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小團隊——他和幫手去外面拍“雙機”,妻子則在地下室改裝成的辦公室里做片子。
2012年下半年,辦公室從地下室遷到華夏國際,團隊也擴大到五個人。“那時候正好是技術革新的階段,我們一直研究大城市的片子為什么拍得那么好,原來人家用單反了。”韓曉錫上了單反,又引領了“用照相機去錄像”的新潮流。小兩口一步一個腳印,客戶也越來越多。
成立公司點滴影像記錄點滴
2013到2014年,韓曉錫想把團隊往更正規的方向發展。2014年初,他們的第二個寶寶出世,小兩口在家忙亂了一個月,團隊疏于管理,導致僅有的三個員工集體跳槽。“當時手頭上還有很多預約的活沒干完,一下子陷入了最低谷。”韓曉錫思前想后,覺得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于是,他重新招聘團隊,成立工作室,升級設備,還去北京學習最頂尖的技術。
2014年,他入駐團市委主辦的“創業夢工場”,后來又加入了淄博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有了團組織的幫扶,讓我覺得不再只是埋頭做事,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去交流,我們正遇到的困惑,創業導師和別的協會成員總能給出特別好的建議,這對我幫助真的很大。”在團市委的幫扶下,韓曉錫創業的腳步越走越穩。
2015年對韓曉錫來說是“忙碌和掙扎的一年”,拍了300多場婚禮,但利潤并不高。2016年4月,他成立“點滴影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向兒童攝影方面發展,同時拓展了微電影和企業宣傳片的業務。“主要還是靠前幾年人脈的積累,好多客戶都成了朋友,而且我拍婚慶接觸到了一些企業負責人,他們很愿意找我拍宣傳片。”
今年,韓曉錫還有幸被索尼中國公司選為合作商戶,上了一套可以拍4K畫質的高端設備。“這又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韓曉錫說,技術設備的革新和經營理念的轉換,讓他的團隊更加與眾不同。他愿意傾其所有,為客戶拍出更美好的影像。
“零成本創業” 小貼士:
實行科研成果中試補助政策。對頂尖、高端、高層次人才和大學生創(領)辦企業利用我市各級政府所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山東理工大學科研平臺、各高職院校的實訓平臺進行中試活動產生的費用,市財政給予30%、最高100萬元的補貼。
實行科研成果產業化支持政策。頂尖、高端、高層次人才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科技創新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獎、山東省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獎且在我市產業化的,市財政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產業轉化資金扶持。同一項目分獲國家獎和省獎的,按國家獎給予扶持。對大學生的產業化項目,市級每年選擇100個優秀項目,每個給予10萬元獎勵,其中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產業化項目,給予每個20萬元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