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和科學統計關系
問大家一個問題,統計學上講:如果一個人在紐約地鐵上讀書,你覺得這個人是大專生還是本科生?更可能是個有學問的人還是沒學問的人?我相信正常的都認為是有學問的人。
但其實答案錯誤,從科學統計角度講是錯的。不要忘了“這是在紐約地鐵上”,從統計學講,紐約地鐵上這幫人是整個社會里收入最差的。一旦你上了這個船,再牛逼也沒用。這是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的,他說任何事你不要忘了基礎概率。
貝葉斯理論是整個概率統計基礎理論,核心原則就是:一個事情發生概率=基礎概率*本身這個事的概率。再打個通俗比喻,帥哥劉德華大學期間找到美女概率和他帥不帥關系不大,如果他在北航再帥也沒用,因為男女生比例就是:7 比 1。
我講這個事干什么呢?因為這個事,我為此付了三年學費。當時我們創業團隊還挺牛逼,我們 04 年去國外參加程序設計比賽,一上去,就擊敗很多大公司和世界一流大學,當時就賺了 25 萬,自認為很牛逼,這樣一個牛逼團隊做了一個心理測試項目,肯定能賺錢啊。與之對應的是,能力也不好,學問也不高的一幫銷售,但做了 SP 行業。你覺得這兩個團隊哪個更有錢?
我相信大家心里已經有答案,肯定是做 SP 的這幫人。當時 08 年最掙錢的就是 SP,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一件事:你再牛逼,你做的行業不好,你基數概率不行,你就是傻逼,牢牢記住。
我們在一個大趨勢下,只能順著趨勢走,誰都不可能改變這個趨勢。你們要思考一件事,是形勢比人強,還是人比形勢強?什么叫形勢?這個行業到底好不好?如果說這個行業之前沒人掙到錢,或者最牛逼公司也就是掙很少錢,你說我冒出來了,我能改造這個行業,我能讓這個行業有十倍收入?你覺得可能嗎?這是真正的錯誤,認為我們出現能把這個行業改造一下,不可能。如果今天你讓他做心理測試,我不相信他能做多少分。一定要認清這件事情。
后來我們有段故事,當時這個事情搞完后,好多人跟我們建議,讓我們做游戲,我們不敢做。為什么?我想這個行業心理測試再爛,我也是中國第一名,全中國網站都用我們服務,而那個游戲,那么多人做,競爭又激烈,又殘酷,有什么機會呢?我們實在沒辦法窮得快不行就去試了下游戲,結果多虧是實在沒辦法,要不然真得在這個心里測試行業里死掉。
順帶說一句,今天好多做投資的人,其實我覺得投資人責任很重大,因為他是在參與社會資源分配,當時差點有個投資人要投我們,投 1000 萬,覺得我們這幫年輕人很有激情,做這個行業可以。我現在想想多虧他沒投,如果投了,可能讓中國少賺十億美金外匯,我們毀在心理測試行業,他的錢也沒了。所以我覺得:投資人有時不投一個項目,往往比投這個項目,更能讓團隊看清楚問題。
當時我們不敢做游戲,后來也抱著試試看心態稍微做了下,發現這個效果完全不一樣。從此我知道:好行業跟差行業是不一樣的,好行業里,你做過一百名、第十名、二十名,都比一個爛行業里做第一名強,差別很大。
在這之前,我們又經歷了一個行業。當時我們做海外市場時看到殺毒軟件,我們第一,看到這個行業競爭很激烈;第二,看到這里面競爭對手很強大;第三,看到這個市場很掙錢。因為之前交的學費太重,我兩眼放光,我說好啊,這個行業就是我們該做的行業,我跟團隊說,我們就做第十名。這個業務目前做得非常好。事后想想這次轉型很堅決,就像劉德華從北航轉校到北影,瞬間就找美女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你們是不是在紐約地鐵上?如果是,趕快換到航空公司。這是很重要的。
互聯網數學規律:如何和大公司 PK
我們后來在海外做殺毒軟件時,其實一直是跟大公司競爭。當時我們做的 YAC 殺毒軟件。
我們已經做出一點聲勢,導航軟件跟殺毒軟件都做得很好,當時幾個牛逼巨頭公司,在海外都開始做這個事,聲勢很兇,兩邊公司挖我們人,一百倍廣告預算,只要遇到我們渠道,他就出更高價搶,你說這場仗怎么辦?我相信在座很多創業團隊都有這個苦惱。
這里面我先講另一件事。你們知道大公司的最大問題是決策,一個人在大公司,高管上班考慮問題,跟 CEO 考慮的是不一樣的,他們考慮的是老板的 KPI,公司戰略,他們解決問題時往往想的是利用大公司資源,而不是產品。所以你看到整個大公司高管,他們所有事情都趨于“短線考慮”,不考慮長線問題。短線方法就是從公司要資源,向領導做 PPT,長線方法就是解決產品。
我前段時間去了趟以色列,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就那么點大,啥也沒,但比周圍那些有資源、有石油國家都掙錢。后來,我查到在經濟學領域有個專門術語叫“資源詛咒”。
什么意思呢?那些有資源國家,往往高科技產業發展就不好,像俄羅斯、巴西、阿拉伯,他們掙錢太容易,就像一個大公司高管,發現要把這個流量做起來,完成老板 KPI,最好辦法是在百度申請一筆預算,注下興奮劑,馬上就做起來。誰也不愿苦哈哈做產品。就像很多國家搞新經濟,你看到做得好的國家是芬蘭、日本、以色列、韓國,沒資源的國家做得好。
所以我當時跟團隊講,窮人孩子早當家,就給你們十萬塊錢去拼去,十萬塊錢才能爆發這個團隊的創造力。我們這個團隊有個特點:當時我們 07 年創業什么也沒,那個時代根本沒現在的創業條件,群英會還把你們請過來,哄著你們跟你們交流,搞這會那會。那時就是愛來不來,當時有個投資人說我給你一個場地,送我點股份什么的,我們在他那上了個班,占我們 5% 股份。
窮人家孩子早當家,一個團隊也好,一個人也好,只有資源集中緊缺時,才能迸發出創造力,如果你資源太多,你想的事情都是錢的問題,就是用錢解決,就是跟領導申請預算。我也跟團隊說過,你們不要想了,互聯網最牛逼地方就是牛逼公司不是靠錢做起來,大公司就是靠錢砸死,都靠推廣推資源把產品搞死,所以一定要找到一個沒錢能解決問題的辦法。
雷軍當時跟林斌做小米,他跟林斌說一句話:我們小米要做營銷沒有預算。這就是一個創業公司的文化,就是要用“零預算”方式把這個東西做起來,這才是我們唯一跟大公司競爭的優勢。
但這個優勢是最核心競爭力,這個事打完后,后來那些大公司就不玩啦,我們不僅干起來,還掙到錢,用戶規模也很健康。
不要犯經驗主義錯誤
問大家兩個問題。有本書很好,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寫的,叫《思考,快與慢》,當時他們發現德國炸英國,有些地方炸得很密集,有些沒炸,你們是不是覺得沒被炸的地方可能有德國間諜?
第二個事,以色列有十個飛行大隊經常去轟炸埃及,炸完后只有一個飛行大隊幸存,你們覺得沒掛的飛行大隊有沒什么成功經驗?還有個事,這事更直觀,假如說你在婦產科醫院門口看到這個醫院上周生了十個男一個女,你們覺得這個醫院是不是就生男的多?
其實都是概率問題。你們如果在這花很多時間研究,就犯了經驗錯誤。這東西其實沒規律,你不要遇到事就總結一下規律,這很可怕了,非常折騰人,就叫經驗主義。
人類在認知上有個毛病,喜歡動不動就總結。因為他想把事情簡單化,喜歡總結。但這樣有個什么結果?人類為什么有封建迷信?為什么有些人喜歡燒香拜佛?因為前一年不下雨,今年下雨了,他拜下佛,第二天就下雨,他覺得很有效果。其實,這件事情沒有必然關系。
我們當時做產品時也犯過很多錯誤,很多產品細節,舉個例子一個配色,一個布局,一個排版上糾結很多,因為每個團隊,每個人過去都有各自經歷,這個經歷,讓他有經驗主義,他非執著于這個,這是最可怕的。
你們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東西是基本規律,什么叫規律?規律就是你執行后,這個東西一定會浮現。就像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如果你們做這個事,來來回回糾結沒效果,你一定要想清楚:你們討論的基本規律是不是有問題,討論的依據是不是有問題,你們還在坑里爬,沒有找到真正規律。
什么叫真正規律?如果真正找到規律,你會發現產品是“指數級”增長。我記得,當年我們做心理測試網站時,為證明產品不錯,為證明自己很牛逼,找了很多數據證明自己有增長,這就是自欺欺人,你真正找到規律的話,一定是個很快增長;當你來回折騰,看不到明顯變化時,你們要想的是:是不是你方法有問題,是不是過去經驗導致你們在一個坑里。你們一定要找到快速增長的感覺。
殺毒軟件痛點是啥?我們最早做殺毒軟件,認為用戶在乎云端引擎,云查殺,速度快。我覺得大家一定要花點時間跟用戶面對面溝通,我們老認為自己了解用戶,其實這個事最難。什么叫規律,你們花點時間了解用戶就掌握規律了。
有次我問一個店員,這兩個軟件,你為什么覺得這個殺毒軟件好?他說,這個掃完后再掃一下,又發現有新病毒,這就是好殺毒軟件。用戶的理解就這么單純。你們不要笑,你們看看用戶需求往往是這么簡單。
我問過很多送外賣軟件,你為什么用這個外賣軟件?答案是界面?是產品體驗?是你們糾結來糾結去的那個東西嗎?但其實就一事,他說快。
還有些人用這個東西就是因為全。好多東西你跟用戶溝通中才能發現,你老是天天自己想是有問題的。我建議大家走到用戶里去,跟用戶多溝通,才能真正了解用戶。不要認為自己了解客戶,這是最可怕的。
所以如果說,當a你們再執行一個東西,如果老是沒結果,要想想驅動你們做的這些經驗,是否是錯誤的;當你真正找到規律,產品一定會以一個驚人現象展現。這個也就是 Peter 說的,投資要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秘密。什么是秘密?就是真正可以不斷重現的規律。
企業最大成本是什么?
最后說一個問題,你們覺得一個企業最大成本是什么?回想我們最大成本,是走了很多彎路,是決策成本。
今天在座的各位企業,我負責任說,未來你們三年時間,可能有 50% 是白忙的,這時要注意這個事,而不要花很多時間在和員工砍砍工資啊,談談房租啊,糾結一下辦公室配色啊。
我們剛創業時也沒很多錢,花很多精力在這上,糾結于很多管理細節,而在思考戰略上,在時機把握上花費太少,這是最大成本。雷軍說:深度思考比七七八八都重要。同樣道理,不要用戰略上的勤奮掩蓋戰術上的懶惰,多花時間思考你的方向,少交學費,少走彎路,人生是可以走直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