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眾籌簡而言之就是將完整股權進行分割,銷售給不同的投資人,以獲得企業發展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國內股權眾籌模式最早可以說是溫州模式,溫州的民間借貸的大部分案例實質上就是股權眾籌,但是要說股權眾籌真正在國內普及以及成為一種潮流,還是在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出現之后。
由于國人的股權眾籌還處于探索階段,大部分眾籌平臺項目匱乏,僅有的項目也往往無法吸引投資人。所以在股權眾籌平臺發展初期,大多數的平臺都是定位在綜合性股權眾籌平臺。
股權眾籌平臺要想獲得繼續發展,未來需要解決三大問題。
問題一:如何解決項目方和投資人目標不一致的問題?
項目方股權的最終目標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自身利益包括企業持續經營、企業規模擴大、市場擴張等等,但是股權投資人的目標為投資收益的最大化。而股權眾籌“一對多”模式下,單個的投資人追求的甚至是短期投資收益的最大化。投資人和項目方希望通過股權取得的目標,存在著不一致性。
目標的不一致,降低了項目成功的概率,概率的降低,投資收益必然也會降低。股權眾籌的“一對多”模式無法彌合項目方和投資人目標不一致的問題。
問題二:如何解決項目融資期限的問題?
如果你跟蹤某些股權眾籌平臺的項目就會發現,在股權眾籌平臺上融資,一般都要求項目方簽署排他性的委托融資協議,并規定一段時間內,項目方不得與其他投資方接觸,這個對于急需資金的初創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限制,也是項目方決定是否采取股權眾籌方式融資的一大阻礙。
問題三:如何解決股權眾籌平臺投融資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實現投融資雙方順暢的信息溝通,是任何股權眾籌平臺應該努力的方向。但是眾多的股權融資平臺缺少項目評估、投資分析的能力,導致出現很多眾籌項目都無法完成的情況出現。
不過這個問題或許不會再這么突出了,因為我們看到國內的幾家股權眾籌平臺已經開始注重盡職調查與投資分析這塊,像圓桌匯,主要就是為了解決投資人對于項目的信任度以及平臺項目質量的問題。
股權眾籌作為新的融資方式,正在被接受。而股權眾籌平臺需要跟上股權眾籌的發展步伐,不斷解決問題,不斷發揮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