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7日舉辦的2015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上,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表示,隨著商標注冊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場主體數量大幅增加,企業的商標品牌意識也明顯增強,商標注冊量也大幅增加。截至今年10月7日,我國有效注冊商標量達1004萬件,首次突破千萬大關。然而,在首次通過“千萬大關”的背后商標局官網后臺的數據卻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商標通過率在逐年呈現遞減的趨勢,這不僅是商標局審查商標要求更加嚴格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商標代理機構在前期沒有專業的分析商標注冊的風險盲目的遞交所致。
據悉,國內眾多商標代理機構的商標注冊通過率參差不齊,有號稱最大的知識產權法律電商機構甚至沒有一個執業律師,這使得在商標審查與申請方面無法向客戶提供專業性的指導意見,只有盲目地大量地向商標局提交申請材料,從而加大了商標被駁回的風險。這不僅是對國家資源的浪費,更是對客戶的不負責任。現在許多企業的商標都是剛提交申請就開始使用,在得知商標被駁回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商標和別人產生沖突,從而陷入品牌保護的困境,其實這些風險都是在遞交前可以控制的,然而那些只追求日單量不追求通過率的代理機構還在繼續忽悠客戶,企圖通過商標復審獲取收益,一個做海外旅游項目的李小姐反映:自從自己的商標全部被駁回后,她再也不相信那家號稱最大的知識產權機構了,商標復審不可能再交給她們做。自己的商標被駁回,不僅使得前期的推廣白白浪費,商標注冊的官費也付諸東流。
商標注冊的最大禁忌就是通過率不高。商標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一個企業的品牌,是消費者選擇的依據,是區分同類產品來源的依據,運作好品牌是企業的重中之重。而商標注冊從申請到拿到商標注冊證往往需要一年或更久的時間,一般企業都不會坐等一年多之后才使用,實踐中都是商標申請受理后就開始使用了,甚至更早就投入使用了,一年之后商標如果沒有注冊下來,會對公司造成損失甚至造成重大損失。想商標名字時,許多客戶主要想著如何簡單好記,殊不知,現在商標注冊量非常大,如果商標駁回,前面的努力就白費了。當然還可以通過商標駁回復審去爭取,但是商標駁回復審也只是一部分通過,如果商標駁回復審仍然不能通過,就要考慮換商標名字,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全浪費了。
商標申請人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降低商標申請的風險:
1、去商標局網站查詢該代理機構是否有正規代理資格備案。
2、咨詢該代理機構客服或代理人,查詢商標,看是否認真負責。
3、查詢商標后根據商標注冊可行性分析建議,進行修改后提交注冊。(如果有代理機構很快給回復,就要謹防瞎忽悠盲目注冊了。鄙視下不負責的代理機構。)
4、如果您接到知識產權方面關于搶注等之類的電話,一定要多咨詢幾家代理機構,小心騙局。
5、對于自吹自擂的(100%通過、30年經驗、行業第一…)您應該有自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