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鼓勵公務員下海創業
國家鼓勵大學畢業生創業早是諸見報端,一方面國家為解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來引導產業。在清遠市政府鼓勵公務員下海創業,并專門下發文件大力支持離職創業,清遠市出臺政策,經批準辭職創業的人員,享受以下創業待遇:
(一)按上年度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償,并且按批準辭職創業當月失業保險金標準一次性給予3年生活補助。
(二)按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政策建立養老保險關系,其繳費年限為相應工齡。并且還可保持3年的身份、人事關系不變。
這像是為女兒出嫁的豐厚嫁妝。原因為何?難不成是選上了一位乘龍快婿?還是為了僅僅解決女大當嫁?若簡單理解為精簡裁員,單位也沒必要保留人事和仍可重新返崗;若創業是一個不錯的出路,我們能夠理解,其表現不僅在對經濟產業的貢獻還有創業創新帶動效應上。
歷史上的三次離職潮
第一次:在改革開放之初,部分干部感覺不能盡其才下海了,王石、劉永好就是1982年出走自行創業的;
第二次:在1992年市場經濟改革后,人社部數據顯示,當年有12萬公務員離職;
第三次:出現在2002~2003年。新華社報道從2000年1月~2003年6月,全國有10304名科級以上黨政干部辭職“下?!薄?/span>
那么后面會不會有第四次、第五次…
為何頻頻選擇下海,緣起何處?
這是由特權階級向大眾轉型的社會規律;由對人民的統治到對社會的監管,最終到為人民的服務的歷程的必然趨勢;這也符合毛澤東主席當年提出的矢志不渝“為人民服務”,這個轉變既是政府的自我開刀、更是自我革新的發展?;诘枪氐男鹿卜绽碚?,政府和公務員的角色定位應是公民政治參與的促進者、公民權的捍衛者、公共利益的追求者、公共政策有效執行的倡導者 ;通俗說,從官員、干部、公務員的稱謂轉變便可一葉知秋,未來的公務員職業不再是高大上,也不會出現“公務員國考熱”高燒現象。大眾創業是必然趨勢,各盡其能,各顯其才是公民型社會必然狀態。
自2015年國考人數大幅減少,16省份報考人數下降,這種理性背后,有著深刻的現實緣由。
一方面:國家簡政放權努力營造創新、創業的環境,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創業;
另一方面:作風建設久久為功、肅貪反腐持之以恒,破滅了一些人權力通吃的從政幻想。國考降溫,表明更多年輕人將公務員視為一種普通職業,這在理念上是一種進步。
從現實上說,在權力幻想褪色的同時,創業者對職業認同感、成就感也得以提升。創業可以實現職業價值和人生追求,既不用論資排輩熬資歷、也不用跟班站隊分山頭,跳出公務員“外面擠破頭,里面愁白頭”的怪圈。筆者曾問過幾位離職下海的公務員,他們說體制內的發展“一眼就看到頭了”,重復著同樣的枯燥的工作,晉升上的天花板。并且頂著曾經的光環,現實的收入在與企業對比,顯得含羞不少。每月工資3000元,更沒其他收入,曾一度代表高收入、穩定、鐵飯碗的職業,如今在創業時代中已是過去時。
這是個變革的時代
俞敏洪說“我們面臨一個變革的時代。我有一個比喻,本來你想娶一個女人好好過一輩子,結果娶回家被窩還沒熱,這個女人可能就被別人搶走了。在這個時代,任何控制和權威都失去了意義。寧可死在改革的路上,也不死在成功的基因里?!?/span>
這是一個創業的時代,更是一個求變、求新的時代,大創業、大創新是必然趨勢,若仍舊抱殘守缺或將失去許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