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將“起征點”從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調整稅率表,到2019年1月,個人所得稅附加專項扣除(簡稱“個稅專扣”)實施,個稅改革順利落地,不少老百姓已經感受到工資條上的“小驚喜”。
此次是個稅法第七次修法,個稅專扣是其中最受關注的一環,這對于稅務部門還是企業和個人納稅人來說都是一個新鮮事物。
同一條時間線上,過去短短10個月時間,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高效完成了新機構掛牌、制定落實“三定”規定、業務知識培訓、信息系統升級等一系列改革工作。
個稅改革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部分納稅人需要自行申報。過去,稅務部門主要與企業打交道,此次直接面向個人納稅人,個稅改革是新稅務機構面臨的一次綜合性“大考”,他們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在個稅改革落地首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集合精銳采編力量,以“直擊個稅改革攻堅戰 見證歷史性的時刻”為主題,兵分四路,奔赴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進行實地調研采訪。
在北京,我們走訪多家基層稅務所,充分感受到新稅務機構為有序推進個稅新政平穩落地,多部門協同治稅的新面貌。
東城區稅務局第二稅務所在中國移動北京公司開展的個稅專扣培訓會上,員工們關注的扣除情形很多:“借住在親戚家,交房租但沒有合同的情況,能不能享受抵扣?”“非獨生子女享受贍養老人扣除,平均分攤需要分攤協議嗎?”……都一一得到稅務人員的準確回答。
個稅改革為老百姓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與其他稅種基本只涉及稅務部門、企業不同,新的個稅制度對稅務部門征管、服務和信息系統提出了很高要求。
多位財稅專家向記者表示,個稅專扣需要十幾個中央部委和金融機構協同,個稅服務的高效便捷將倒逼各個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和高度整合協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新稅務機構聚焦納稅人獲得感
這項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順利落地,對稅務部門、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2018年,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高效完成了新機構掛牌、制定落實“三定”規定、業務知識培訓、信息系統升級等一系列改革工作,過去主要負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業務的原國稅系統工作人員,沒有接觸過個人所得稅。那么,新稅務機關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東城區稅務局天壇稅務所,一位稅務人員向記者表示,我以前在原國稅系統,個稅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件新鮮事兒,我們先學習個稅,再學習此次個稅改革的新政,這當中也遇到了一些難題。
她表示,為了更好地學懂、學透政策,我們所進行分組安排,各個辦公室都有原國稅、地稅工作人員組合辦公,有問題能及時向之前地稅系統的同事請教、交流。
東城區稅務局天壇稅務所一位稅務人員告訴記者:“我負責70多戶,給大家組建了一個微信群,能夠隨時回答他們的疑惑。”
“最近問得比較多的是關于贍養老人、首套房貸利息扣除的具體情形,微信群的好處是我能夠一對多,有些共性的問題,在群里答復了大家都能看到,有問必答,提高效率。”
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這六項個稅專扣,每一項都涉及個人的家庭、婚姻等情況,每個人的情況都千差萬別,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怎么辦?這位稅務人員也告訴記者,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我們也會及時請示稅政部門,想盡各種辦法,為大家答疑。
一位來到天壇稅務所咨詢的財務人員告訴記者,稅務所準備了多份輔導材料,我們只需要掃二維碼就可以下載學習,以前辦稅需要國地稅兩頭跑,如今跑一次就可以辦完所有涉稅事項,辦稅軟件使用也更方便。
稅務部門堅持為民便民利民原則,把納稅人獲得感作為“試金石”,把納稅人的支持作為“發動機”,切實做到改革每推進一步,納稅人獲得感就增強一分。
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納稅人盡早享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早在去年6月,稅務部門即加快推進國稅地稅業務整合工作,將納稅服務部門列入新稅務機構掛牌前先行整合的4個綜合部門之一,確保服務融合先行一步。5月1日起,全國基本實現國稅地稅業務“一廳通辦”“一網辦理”和12366納稅熱線“一鍵咨詢”,使納稅人在國稅地稅機構尚未合并前,就開始感受改革所帶來的紅利。
主動、精確輔導扣繳單位
近日,東城區稅務局第二稅務所來到中國移動北京公司開展個稅宣傳培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看到,大約有上百人參加這場培訓,北京移動密云、順義等多個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也視頻接入參加培訓。
北京移動的一位財務王女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次培訓之前,我們有些財務已經去參加過好幾場東城區稅務局的個稅培訓。北京移動員工規模很大,此次稅務干部過來為我們輔導培訓,北京公司各個部門的人力、財務專員和業務經理都來學習,學懂政策為每位員工解答。
在主講人講解完畢后,問答環節非常踴躍,一位年輕財務專員一口氣提出六七個問題:“我們有的員工借住在親戚家,交房租但沒有合同的情況,能不能享受抵扣?”“大病醫療的醫保自付部分需要自己匯總計算嗎?”“非獨生子女享受贍養老人扣除,平均分攤需要分攤協議嗎?”……
此次培訓的主講人,東城區稅務局第二稅務所相關負責人都一一給予明確答復。他告訴記者,“我們前期已經做過很多場培訓了,從去年12月開始比較密集,現在我們這個團隊的培訓已經基本安排到三四天后了。培訓多,解答的疑問多了,很多個性化的疑問在我看來也是共性的疑問了,個稅專扣對于稅務人員來說也是邊學邊做,遇到問題大家共同解決。”
這場持續了兩小時的培訓只是北京市稅務局組織的千余場培訓之一,北京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了讓廣大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北京市稅務局做好“面對面”專項培訓、“點對點”上門輔導和“線連線”稅務熱線等服務,主動服務轄區企業,積極落實稅收政策。
截至目前,北京市稅務局共開展對扣繳義務人的培訓1500余場,涵蓋200余萬人,培訓還在持續進行。比如,海淀區稅務局挑選出業務骨干組成“明星講師”團隊,在海淀區開展105場政策輔導培訓,覆蓋全區5萬余戶有稅扣繳義務人。朝陽區開通的兩場直播活動共有15萬人在線觀看,切實幫助更多的納稅人學好、用好專項附加扣除政策。
打造協同共治新格局
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隨著個稅專扣的實施,一些問題浮出水面,比如有部分納稅人反映,在登錄個人所得稅APP時,發現“任職受雇信息”中出現自己從未任職的單位信息,出現“被就業”的情況,對此,東城區稅務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遇到這種情況,納稅人可以申訴。
“被就業”等市場問題的暴露,正是個稅APP的隱性功能,也是稅收服務作為國家治理職能的重要體現。
對此,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稅制的改良以及稅收征管的進步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促進社會進步及法制化的動力。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無論是納稅人的數量,還是所采用的申報專項附加扣除的方法,以及累計預扣法、匯算清繳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變化及創新。當然,該創新也是基于為納稅人提供便利、降低遵從成本為前提的,這是國家治理水平提高的表現。
她指出,落地的過程中,畢竟每個家庭的情況千差萬別,尤其是涉及專項附加扣除后需要考慮家庭及社會的因素非常多,需要涉及多個部門的管理水平持續加強及數據實時傳遞,因此,短期內要協調部門之間的關系及統一會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有一個調整及過渡的期限。
據北京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更好地做好信息平臺建設工作,豐富和完善北京市大數據行動計劃,形成社會共治格局,北京市稅務局加強與市政府的溝通協調,取得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由市稅務局、經濟信息化部門共同牽頭,市財政局、市場監管局等十余個單位分工配合實施的信息共享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北京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搭建數據通道,各單位將涉稅數據信息傳遞到北京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后,再實時同步傳遞到北京市稅務局中心數據庫。
多位接受采訪的專家表示,個稅改革不僅是稅制改革,還對提升國家治理有著深刻的意義,個稅征管也不再是稅務部門一家的事情,因此個稅已經形成了協同共治新格局,個稅服務的高效便捷將大大促進各個部門加強信息共享、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高度整合協同的能力,提升政府治理整體水平。